close

 


當"關心"成為"壓力"時,


一"正"一"反"的出發點哪個才是原意呢?


 


兒子上了國中後每天補習很晚,


尤其段考將至更是補的"昏天暗地"。


為人父母看在眼裡,不捨在心裡。


 


和老公商量著如何幫助他,老公說只要 "默默支持"就夠了。


雅心庝這小傢伙的辛苦,


心想在每天補習班下課前半小時就先去等他,


不想兒子下課後還要吹風等待;


也以為"等待"足以表達我們對他的"愛"。


 


就這樣有時老公去接,有時是雅去接,


輪流"站崗"等他下課。


這樣  "自以為是"的"關心"是對的嗎?


 


兒子因為爸媽早到而更"趕"功課,怕一個擔誤要讓爸媽等更久;


因為爸媽的早到,他來不及訂正那未改完的考卷;


爸媽的等待讓他被同學說"不孝",因為他讓父母在外頭等。


 


如果不是補習班老師在和我閒聊時告訴我這些,


我並不知道原來兒子有這些困擾。


 


或許兒子也懂爸媽的出發點是善意是關心,


所以沒說出實情不想潑我冷水;


但這我這"自以為是"的關懷得到了"反"效果 。


 


"關心"和"被關心"不在同一"平衡點"時就會變成"壓力"。


曾經我關心所愛的人,卻也變成了對方的壓力,


或許我該檢討自己是否給的"太過"。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lly 的頭像
    Sally

    Sally@生活大小事

    Sa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